菜单
首页 > 公众参与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民心桥 | 深圳高等教育最新风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助力“双区”建设

时间 : 2024-05-13 09:55 来源 : 898民心桥

  5月7日上午,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汝津做客《民心桥》节目。围绕“加快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有特色发展,为深圳“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一话题以及与该局职能相关的其他问题与网友、听众进行分享和交流。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有什么特点?

  发展快  

  2012年以来,获批设立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9所院校,现有高校达到17所,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6.5万人,专任教师9836人,师生人数与10年前相比翻番,被誉为高等教育版本的“深圳速度”。

  质量高  

  全市8所高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南科大办学10年即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年又纳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深圳大学去年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四年位居内地高校前30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四年蝉联“软科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榜首,被教育部誉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成功典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升格为本科的职业院校。

  路径新  

  近年来,深圳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名校来深办学。目前已引进清华、北大、哈工大、中大、北理工、天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莫斯科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一批国内外名校来深合作办学,探索出了一条新兴城市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新路径,市民们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世界一流高等教育资源

  体制活  

  在全国率先实行高校教师去编制化管理,实行国际接轨的人事管理制度。港中大(深圳)实行“9+3”薪酬体系(学校只给9个月薪酬,另外3个月由教师开展科技服务取酬),引导教师投身科技创新服务。南科大率先实行科研管理PI制(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科研管理制度),促进青年科学家成长,并在全国首创“631”综合评价自主招生模式,成功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深圳在加快高水平大学

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深圳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南科大入选国家“双一流”高校,全市8所高校、40个学科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大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万分之五。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

  推动全市高校扎根深圳、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努力建设成为各自领域的国内、国际一流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 深圳大学:要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力争进入下一轮“双一流”

  ➢ 深圳技术大学:要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 合作办学高校:要加快引进校本部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成为全国合作办学的标杆

  在高水平学科建设方面

  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培育计划,紧紧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最优势、最有潜力的学科。

  力争在未来3-5年内,全市高校新增2-4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学科,3-5个学科进入第六轮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

深圳高等教育

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

  去年6月,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高校对接产业发展的重点建设学科,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比如,深圳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今年均增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近期,市委市政府对深圳产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战略布局,教育部门将组织全市高校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学科链、人才链,大力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助力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全市高校现有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30个,占全市46.1%。教育部门将鼓励高校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所需,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的协同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另外,将发挥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优势,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堵点”“卡点”打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深圳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汇聚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45个特色产业学院、219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已培育建设79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引入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联合培养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核心软件、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有效提升产业“卡脖子”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深圳高校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是中央赋予广东和深圳的使命,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汇聚顶尖领军人才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

  在顶尖领军人才汇聚方面

  深圳高校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高层次人才蓄水池,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到1200余人,全职院士达到132人,其中两院院士61人,5年增加一倍,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占比超过70%,位居国内前列。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方面

  举办了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比如深圳大学从2014年开始创办理工创新实验班,每年招收90名优秀本科生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累计培养约750人;南科大从2023年开始创办数理化基础学科攀峰班、工学交叉学科创新班,已招生首届学生36人。

深圳在高等教育深港合作方面

有哪些成效和举措?

  2021年,深港两地在政府层面成立了深港教育合作专班,双方确定了28项重点合作内容,推出了包括建立深港教育局长联席会议在内的13项机制。

  截至目前,深圳14所高校与香港高校深入开展实质性合作,在学生交换、学术交流、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构建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式的合作发展格局。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已开设28个本科专业,39个研究生项目,在校学生10108名,学校连续四年蝉联“软科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榜首,去年,市政府与港中大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到2030年将办学规模扩大到25000人。

  ➢ 深圳大学已在香港设立香港学院,探索内地高校“南下”到港澳办学。

  ➢ 南方科技大学携手港澳高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和深港微电子学院。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香港职训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职教园区,已累计举办湾区青年交流活动80场,共计4800余名港澳师生参与其中。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