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教育局主站 > 信息公开 > 专题活动 > 深教40年 > 相关新闻

打通教育信息化全脉络!深圳:开启智慧教育“加速度”

时间 : 2021-05-17 14:45 来源 : 深圳市教育局

  课前还在畅想书本中令人惊叹的画面,课时便置身于刚刚浏览地炫酷场景之中。在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有一间120平方米的全息未来教室,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总是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眨眼的功夫,教室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原来,该校在软硬件一体化全息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全息主题将全息互动镜面墙和互动投影墙有机组合,设置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空间,该空间能够提供海洋、热带雨林等多主题沉浸式场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全息体验。

01.jpg

  作为广东省第一批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深圳承担着教育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和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等重大任务。近年来,深圳也不断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高标准配置、智慧校园引领示范、教育教学创新应用等方面加磅加码,而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的全息未来教室正是深圳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上的一个生动注脚。

  在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看来,教育要先行示范,智慧教育是先锋,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教学改革实验区既是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也是深圳当仁不让的使命与担当,深圳也正提出打造智慧教育之城的目标,努力以智慧教育促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下简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走在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前列的深圳榜上有名。

02.jpg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提出,实验区要聚焦探索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支撑下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教与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圳市积极响应,定下实验区建设三年周期,其中就将2020年至2021年明确为实验区项目布局年。

  目前,深圳建设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布局情况如何?近日南方日报获悉,在布局的一年中,深圳举全市之力分步实施,破信息化发展之阻碍,勠力打通教育信息化全脉络,开启未来教育的新生态。

  破局

  市、区、校三级协同,推进发展一体化

  为何深圳能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智慧化城市的背景是其中的有力推手。

  总有人说未来城市在深圳就能看到,的确,作为广东“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圳发挥“最互联网城市”优势,以“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为目标,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也正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在赋能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尤为凸显。

03.jpg

  深圳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从1985年起,分别经历了电化教育、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三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智慧教育阶段。单从基础设施上看,目前,深圳市中小学校已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接入,且近一半的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带宽已达到千兆级,近7%的学校主干带宽为万兆级。90%以上的中小学校均部署了无线网络,其中近50%的中小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与此同时,深圳市各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也已实现全覆盖,60%以上的学校建设有智慧教室,近50%的学校建设有创新实验室,近50%的学校建设有校园数字电视台,60%以上的学校建设有电子阅览室。可以看到,深圳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有着强有力的基础。

  另一方面,去年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深圳成功应对史上最大规模在线教学,也成为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有力支撑。

  对于深圳教育而言,线上教学是一段特殊历程。全市学生不能如期重返校园,深圳教育史上最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由此展开。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深圳推出“空中课堂”项目,录制教学课程近6000节,全市734所中小学均实施在线教学。

04.jpg

  事实上,线上教学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深圳健全了市区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良好的信息化设施基础。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在线教学工作安排,保障资源供给;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则制定本区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加强本区在线教学工作管理。同时,明确学校主体责任,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不少于一个月时间的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和本校课程安排。

  然而,在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后,对深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突破?市区校协同推进依旧成为深圳的主要抓手。

  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探索中,深圳除打造云端学校,作为实验区市级实验项目外,还创新在区级实验项目中采用“1+2”模式系统推进,其中“1”为深圳市各区在“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创新”“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应用”中选择一项作为实验方向,下设18个具体实验项目由校级任选,“2”即必选“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两项,同时,建立市区校联合协调会议制度,推进实验项目申报评审与管理。

  目前,深圳十一区均按三大申报方向确定各自的区级实验项目名称。可以说,市级统筹、推动各区和学校一起参与实验,最大程度地发挥和调动区校的主动性,是深圳市教育局在实验区布局上的一个“妙招”。

05.jpg

  变革

  十一区各美其美,稳扎教学信息化

  事实上,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落地生根上,明确方向、找准重点尤为重要。

  近年来,不少深圳市各中小学校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引,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入教育、课程、教学、学习等各个要素,已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各个要素中深入应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百花齐放。

  “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

  深圳市龙华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构建智能+积极学习范式,推行主题+学科课程综合化教学模式。在这里,课程变得多样且智能。

  龙华区观澜中学使用了英语听说智能评测系统,推动大规模英语听说测试的开展和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行知实验小学的未来数字昆虫馆借助VR技术打造的体验与制作一体化的学习场域;龙华教科院附属幼儿园通过AR教学互动系统建构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增强了孩子们的感知和体验等都是全新的探索与实践。

  而在深圳盐田,教育规模和体量较小决定了盐田教育要走“优而精,美而强”的发展路线。针对这一特点,近年来盐田区教育局在未来教育和智慧教育建设上精准发力。

  盐田区分步骤实施未来教室、智慧教育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实现未来教室区域全覆盖,重点打造未来学习中心、3D互动教学等项目。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重点打造未来创新中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与编程教育,三期则在全市率先建成三间混合现实(MR)交互沉浸式实验室等。

  经过三期工程建设,盐田区初步构建了一个区域“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生态系统,5G、4K、MR/VR/AR、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课程变革与学科融合即刻发生。

  “教与学模式创新”

06.jpg

  在探索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上,深圳市南山区提出建构基于基础型课程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拓展型课程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基于创新型课程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三类课程”,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而在革学生学习方式上,则提出重构“四类学习空间”,依托交互式学习空间,实现精确教与学和及时反馈;依托一对一学习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依托创新实验室,实现项目式、跨学科等创造性学习;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游戏化、沉浸式等体验式学习。

  以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在建校之初,就把信息化作为底层支持,互联网就像空气一样,浸润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技术运用上,学校强调实用性和渗透性。学校推行BYOD学习法(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每个学生自带设备开展课外的项目化学习,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直以来,学校也始终尊重家长的想法,近几年有98%的家长都选用了自带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创新。

  教与学模式上创新的还有深圳市福田区,去年底该区AI赋能教学实验学校联盟成立大会正式举行,17所联盟学校成功集结,就再次将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向纵深推进。

  事实上,区域教育教学及治理的智能化,教与学范式创新,都需要示范引领和实验研发支持。为此,福田区提出建设“AI教育大厦”,并落户科技中学,“AI教育大厦”承担AI与教学融合实现路径探索、AI技术工具实验示范、教师研修、学生体验实践和未来教育体系构建等功能,让“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合作式学习成为可能。

  “老师,这道题让我来试讲吧……”作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去年就在高一年级5个班级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探索。课堂上,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学生所学科目的所有教材,配套的视频讲解、课件和习题等资源,老师批改和作业分析等,全部都以数据化方式呈现在平板电脑里,“智慧课堂”的使用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应用”

  新时代,社会被大数据包围,教育领域亦是如此。

  “你今天在悦动圈打卡了吗?”今年3月,这样一个问题成为深圳市罗湖区华丽小学的同学们间日常聊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原来,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运动的积极性,去年12月,华丽小学在全国率先应用一款名为“悦动圈”的AI课外体育运动系统,该系统集家校社三位融合化、过程可视化、评价真实化、项目生态化等多个功能。上线仅3个月,学生坚持参加课外运动的比例由原来的10%上升到90%,动作达标率达到78.2%。

  基于师生和家长一致叫好,罗湖区教育局决定将上述系统纳入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应用“超市”中,供全区中小学选用。

  据介绍,“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是罗湖区在2019年启动的由罗湖区政府与腾讯共同开发建设平台,通过整合行业先进应用资源,构建入口统一、数据整合、应用服务多样化等具有罗湖特色的智慧教育开放生态平台。

  项目落成后,将全面提升教师、学生、家长的使用体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惠及罗湖区145所幼儿园、81所中小学校(含私立)的师生和家长。

  数据监测教育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从2007年开始试点监测,到2015年正式监测,就已经走过了14年头。

  为了推动和深入的推进国家义务质量监测报告的应用,中心确立了35个县市区市区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这其中广东省和深圳市在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现场会,就落地福田,解码数据破译教育密码的路径向全国展示。

  升维

  大批新型队伍涌出,助推深圳示范化

  伴随着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融合的不断推进,新型教与学模式下也势必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校园。

  为此,深圳提出,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中,用三年时间孵化一批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和深圳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培育100所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凸显深圳教育创新、智慧、多元、开放的先行示范效果的目标。

  在该目标下,深圳不仅要形成一系列融合信息技术,具有示范、创新性的新型教与学“深圳范式”,建设100门以上市级云端精品课程,建设1000门以上区级云端特色课程,建设10000门以上云端校本课程;还要培育一大批与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相适应的新型教师队伍;更要建立一整套保障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可持续运行的体制机制、标准和规范。

07.jpg

  这其中,是否有足够与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相适应的新型教师队伍就成为深圳完成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的关键一环。而这关键一环,深圳早在六年前就开始着手。

  2015年,深圳开展实施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十百千”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各学校设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用三年培养10名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00名以上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对象,组织1000名以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从2016年至今,每两年一个周期,深圳已开展了两期共260人次的教育信息化高端人才培训。在2018-2019年第二期学员中,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41位,占比34.2%;校长(副校长)共有6位;领军班中,9人为新学员,占比45%;专家班100人,75人为新学员,占比75%。教育信息化人才团队的多样化与蓬勃的生命力尽显。

  与此同时,深圳也自201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基础教育CIO建设管理制度,加大校长信息化素养及领导力提升工作力度,截至去年,累计完成700余位校长(副校长)CIO培训。CIO培训也在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了很强的号召力,对整个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一把手效应”。

  在新要求下,深圳还启动了“先锋教师”计划,着力培养适应智慧教育需要的未来教师。首期“先锋班”于2021年1月启动。在培养规模上,“先锋教师计划”拟每年培养50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首批“先锋教师创新班”学员共50名,参与学员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硕士博士分别占比78%与22%。

  可以说,深圳已建立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高质量信息化骨干队伍和一套较为系统的培养体系。

  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下,深圳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不仅要打造10个信息化领军人才工作室,100个信息化专家工作室,500个信息化能手工作室,还要孵化培育10000名以上高素质、具有信息化应用和融合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这些都在全国属于开创性的工作。

08.jpg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在改变当下的教育,也将重塑未来的教育。

  未来,深圳将从注重基础到注重标杆,实现从全面推动到支撑引领,通过创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程和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2.0”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打造出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教育信息化2.0先行示范校,为同类区域或学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引领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发展。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深圳步履不停歇

  近年来,在深圳高质量教育的进程上,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深圳市教育装备中心)以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和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1+6文件”为指导,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推进全市智慧教育发展上迈出了大步伐。“深圳市教育局通过立标准、树标杆、重体验、推创新,在全市创建了100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深圳智慧教育建设,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表示,深圳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变革的‘深圳经验’,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初,深圳教育云项目教学应用便进入全市推广应用阶段,形成规模化应用。在应用上,实现了与省资源平台和已建成区平台的直接对接,实现教师、学生空间的就近接入。

  2020年2月10日,深圳上线“深圳教育空中课堂”,基于腾讯课堂的平台技术支持,以实时直播和在线点播形式呈现,供广大师生自主选择免费使用。至5月18日全面复课,全市有734所普通中小学开展了在线教学,日均开课教师7.4万人,日均上课学生137万人,各项数据指标均创下历史性记录。

  与此同时,4月27日,深圳教育云平台还支撑“中小学健康申报系统”实现全市返校师生健康排查,支持春季学期返校前215.8万师生员工和秋季开学前250.8万师生员工的健康信息申报。

  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还开发各类政务专项应用,如食堂普查系统,实现了对全市近2500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信息的摸查和学生奶信息专项核查,通过学校食堂管理信息化、透明化,形成对学校食堂原料采购、配送、验收等流程进行监管的新模式。

  不仅如此,去年,深圳教育城域网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服务全市教育系统的“云网”资源池,实现校际间网络与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主干带宽从2.5G提升到20G,两个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带宽高达40G,全面提升了深圳教育城域网服务能力。

  过去一年,深圳教育技术保障能力也持续提升,在正在加紧建设的深圳教育云总系统集成项目基础上,实现20个系统上云,教育城域网提速8倍.

  同时,在教育装备管理及服务能力上,积极推进学校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印发新版《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设施配备标准指引》和《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设备设施配备标准指引》。启动人工智能示范校的标准研究,前瞻性地提出满足深圳未来教育发展的人工智能示范校设备设施配备标准。在直属学校(幼儿园)试点配备高科技新型智能头盔,以低投入实现了防疫与教育管理的高效融合,目前已进入全市推广阶段。

  尤其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深圳市教育局陆续出台的若干个文件中,都将教育信息化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教育“十四五”规划十大核心工程中,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占四项,其中“实施未来教育探路工程,引领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智慧教育建设工程,推进国家级实验区建设”更是与教育信息化直接相关。

  “我们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局领导对于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布局,会不折不扣地担负起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会不折不扣地统筹好各类资源、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会不折不扣地在某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先行示范。”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说,在部省市的支持下,深圳有信心擦亮教育信息化国家级示范区的招牌。


内容来源:南方+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