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教育局主站 > 信息公开 > 专题活动 > 深教40年 > 相关新闻

南方教育时报 | 探索AI赋能课堂创新 打造光明“好课”

时间 : 2025-04-07 10:48 来源 : 南方教育时报

  结合课文原创Rap《Then & Now》,并用充满科技感的AI生成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哪吒化身“时空导游”,带领学生见证深圳从渔村到科技之都的蜕变历程……日前,光明区首届“好课”博览系列活动(小学英语专场)在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光明校区)举行,浓厚的科技氛围“引爆”全场,标志着光明“好课”全年系列展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黄爱华,副院长姚中化,工会主席何剑波以及光明区部分学科教研员、全区各校选派的教师代表320人现场参加活动,另有851人在线上参加。活动特邀深圳市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王莉、光明区小学英语教研员张小敏作分享。

  据悉,该系列活动涵盖义务教育阶段11大学科,第一季活动计划在今年4月到6月举办,包括35节现场课堂和15个专题报告。近5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碰撞智慧,万名教师共研共学,生动诠释“让学习深度发生”的教育本真。

  “思维+科技” 打造课堂新范式

  小学英语专场活动聚焦“AI赋能课堂创新”,通过研讨课、专题讲座、专家评课三大模块,全方位展示AI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全区教师呈现了一场既有科技高度、又有育人温度的教学盛宴。

  活动中,光明区小学英语教研员张小敏紧扣“思维品质提升”与“核心素养培育”两大关键点,以《小学英语思维课堂建设路径》为主题,系统阐释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落实新课标的实施路径,并创新性地提出“THINK教学设计法则”与“RISE教学模式框架”。张小敏表示,该体系贯通“课前精准化教学设计—课堂生成性模式建构—思维结构化体系培育—素养进阶式发展”全链条,通过思维导图让认知逻辑可视化,有利于构筑“思维立课、思维养性、思维育人”的三维课堂生态。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教师陈朝丽依托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The Future of the School》创编文本,通过原创Rap《Then & Now》与学生互动,更用充满未来科技感的AI生成视频吸引了全场注意力。她借助AI智能体对话,将英语写作与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此外,她还通过智慧平台实时收集学生的写作内容并进行解读,为学生生成多维度的写作分析报告。

  深圳科学高中龙岗分校教师陈旭东借助AI生成的《The Changes of Shenzhen》动态视频,让哪吒化身“时空导游”,带领学生见证深圳从渔村到科技之都的蜕变历程。在写作环节,他引入DeepSeek批改学生的写作文本,并对其进行优化。 课例展示结束后,陈旭东带来微讲座,阐述了DeepSeek在教学和命题领域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AI做不到的事’,例如情感共鸣与思维引导。”他同时强调,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这一教学根本。

  “在AI浪潮汹涌而来的当下,教师必须借助AI,用魔法打败魔法。”深圳市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王莉在点评环节提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利用AI赋能的同时,注重课堂评价,如利用AI工具制定写作评价标准,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为未来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她说。

  提供专业引领

  打造“好课”示范体系

  “光明教研专家团队分学科深度解读‘好课’的核心要义,通过‘理论认知—实践应用’的系统阐释,指导教师将思维型教学原理有机融入学科教学。”黄爱华表示,“好课”博览系列活动将按学科有序开展,以“方案解读+双师示范+专家把脉+成果凝练”的模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多维度的专业引领。他希望活动能引发广大教师对AI的深度思索,帮助他们用好思维课堂的“四用”架构:用“圈”“理”“拎”的方法深度研读教材;用SOLO分类理论设定课程目标;用AI智能体辅助教学,打造深度求索学习;用思维型教学原理引领课堂变革,打造光明“好课”。他强调:“光明‘好课’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思维课堂’,每个学科都应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引领示范,持续推动课程教学深化改革行动方案的落地。”

  据悉,光明区将以首届“好课”博览系列活动为支点,撬动课堂教学深度变革。活动聚焦思维型教学五大基本原理,即“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让教师转型为“思维脚手架”搭建者,让课堂从“知识容器”进阶为“思维孵化器”,培育具有高阶思维品质的光明学子,打造出光明思维型“好课”示范体系。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