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 | 跨学科主题学习何以落地
时间 : 2024-12-23 09:48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与其他学校明显不同,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简称“红岭实验小学”)的建筑风格颇为独特,从内部空间到外部结构都很亮眼。这里更像是一个生活着一群儿童和教师的“都市庭院”,有活动山谷、下沉院落、空中操场和开合教室,楼层之间、建筑体之间以绿化缓梯和连廊相连接。那不规则的楼梯、更宽敞的走廊和开放式的教学空间,更是赋予了空间生动和生机的想象。总之,在有限的空间里,这个颇具未来感的教育综合体最大可能地保障了人与环境的互动。红岭实验小学也因此成了“网红学校”,并在2019年建校当年被评为全球50个年度最佳建筑作品之一。
在学校的文字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学校的建筑空间为学生互动式、混合式学习提供了空间保障,体现了空间为课程服务的办学理念。”这已足够吸睛,但记者更感兴趣的是,与开放的学习空间相匹配的学习样态是怎样的?这样的空间设计背后有着怎样的教育变革和育人故事。因为好的学校教育不是给人看的,而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探究欲,记者走进了红岭实验小学。
假如遇到“没有朋友的一天”
对于欧阳逸坤来说,“没有朋友的一天”显然是孤单且无助的。
回忆起三年级下学期学习“朋友”这一主题时,六(2)班学生欧阳逸坤至今记忆犹新。“我非常需要朋友,我一个人感觉很无助,也很闷。”性格开朗的欧阳逸坤说。
欧阳逸坤还记得,一天清晨,上课铃响之后,老师发布了当天要学习的主题“没有朋友的一天”。按照约定,这一天不能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交流、玩耍。“那一天过得很漫长,往常热闹的课间消失了,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异样的安静。”欧阳逸坤后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同学之间目光交汇时,那欲言又止的神情仿佛无声的叹息。大家的内心满是纠结,好想开口说句话,可规则就像一道枷锁,锁住了言语。”当体验活动结束的那一刻,整个班级沸腾了,同学们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红岭实验小学教学中心副主任董龙龙说:“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深刻体悟到了友谊需要珍惜。这次独特的体验已成为他们成长路上难忘的一课。”
六(6)班的学生赵梓诺是四年级转学过来的。虽然错过了“朋友”这一主题的学习,但她直言,刚进入这个新环境就感受到了温暖,“同学们很友爱,对我很好”。她听同学讲过“朋友”这个主题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叫“守护天使”。每一位学生可以从老师准备的箱子里抽取自己的守护对象,要求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守护对象的信息,只能默默帮助所守护的同学。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守护天使”,同时也被一位“天使”守护。活动结束,有学生这样写道:朋友是风雨中的一把伞,朋友是伤心时一句安慰的话语,朋友不是画,却比画更漂亮。
董龙龙说,“朋友”这个主题单元的设计思路源于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和我们”的内容。在这一主题单元学习中,学生要经历“猜猜他是谁、守护天使、没有朋友的一天、历史上的朋友、结识新朋友、交友辩论会大赛”6个探究任务。让董龙龙印象深刻的是,在交友辩论活动中,学生的辩题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破题立论到攻辩环节,小选手据理力争,自由辩论环节更是异常焦灼。除了道德与法治,这一探究任务还整合了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将各学科放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主题式学习,产生了‘1+1>2’的效果。”董龙龙说。
这一主题学习开始前教师会进行一个学习前测,即通过填写前测作品单“提到朋友,我想到的颜色是什么?我想到的标志或者符号是什么?我想到的情景或画面是什么”,让学生把自己对“朋友”的理解具象化。
在这个主题任务的最后,有一个表现性任务“交友大会”,学生可以认识新朋友,并跟新朋友一起在游戏闯关中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有学生或以诗会友,或以词会友,或以歌会友,或以舞会友,还有学生以智会友,可谓创意无限。“这一表现性任务就是学习评估,但这样的评估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学生成长。”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臧秀霞说。
当跨学科主题学习超过10%
“朋友”这一主题只是三年级学生要参与的四个跨学科主题学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物体的运动”“水和空气”“游戏”三个主题。与三年级一样,一、二年级各有四个主题,分别是“物体”“植物”“动物”“校园”和“身体”“故事”“服装”“家乡”。四、五、六年级则各有两个,四年级的主题有“民间艺术”“成长”,五年级有“祖国”“人物”,六年级有“创造”“策划我的毕业礼”等。每一个主题大概需要学生经历8周的探究式学习。
五年级语文教师张峻森说,“成长”主题是一个为期10周的跨学科学习单元。为了更好地达成“最终表现性任务”,学生将经历画册创作、写诗、辩论、演讲、活动承办、采访以及最终的庆典等系列生活实践活动和学科实践活动。
董龙龙曾经展示过一节跨学科课例《辩论赛:成长中的顺境和逆境》。这是“成长”主题下的“子任务二”:进入“环境”视角,与学生探究顺境和逆境如何影响人的成长。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将自己的观点准确输出,还能不断更新自我认知,对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学生通过辩论不仅融合了科学、历史、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知识为己所用,而且培养了思辨能力,加深了对“成长”的理解。
六年的小学生活,红岭实验小学的学生至少要经历18个跨学科主题学习。“这18个主题只是我们教师团队研发出来的比较成熟的课程模块,这些并非学生学习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时两三天的跨学科主题项目和单学科教学。”臧秀霞说。
当探究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为什么而探究就变得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且“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臧秀霞看来,这意味着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课程综合不但必要而且迫切。
但红岭实验小学的探索迈出了更大一步,他们不只是完成了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一至三年级的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学科融合程度高达80%。
之所以在“跨”字上做足文章,加强学科间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是因为他们试图以课程撬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如果说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那么当从生活视角重塑教学时,自然就更容易看见学科之间的联系。”臧秀霞认为,学习是打开生活的重要方式,只要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必然要解决复杂问题,要从做题走向做事。
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怎么实现的呢?打开学科整体育人之门有三把钥匙,即“大观念统领、真实性评估、探究式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他们还有20字方针,即“观念聚合、逆向设计、问题导向、真实表现、深度探究”。这样的设计逻辑在每一个主题中都能得以清晰而完整的体现。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一直关注红岭实验小学的改革。谈到红岭实验小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他概括了三句话:“让一切学科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让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探究与创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红岭实验小学的实践不仅是对新课标的积极回应,给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地交出了一份新的答卷,也是国家课程高质量融合实施的典型样本。
变革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什么
显然,这样的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挑战。那么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
“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教师,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无法创生高质量的学习任务。”臧秀霞说。但是教师并不是红岭实验小学的优势,建校之初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教师团队并不具备开启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
了解红岭实验小学的人都知道,之所以能把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抓手,并着力在“跨”字上做足文章,取决于该校高质量的协同备课。
这种多学科教师协同备课的教研是怎么做到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红岭实验小学的协同备课同样采取的是“逆向设计”:由各年级语文教师(兼任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教师)、英语教师、数学教师、艺术教师组成教研小组,先拟定学年探究主题,再进行学年、学期、周、天的备课及跨学科、跨年级教研小组的集体共创,这样不仅让主题设计更加完善、活动更加丰富,而且还促进了各学科要素的有机融合。
“我们的协同备课主要分为三部分:主体框架备课、周备课以及课时备课。每个主题开启之前,备课团队的核心成员会进行先期备课,确定本单元主题、本质理解,设计出基于本质理解的活动、整个单元框架及初步的备课详案。待主题课程正式启动后,年级教研组还会开展周备课和日备课,细化和同步接下来一周或一天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相应调整。”六年级教师侯淑慧说。
加入红岭实验小学后,教语文的彭密在备课上花的时间明显增加。如今已担任侨安校区副部长的彭密告诉记者:“与很多学校不同,红岭实验小学的教师必须协同备课,每个科组会聚在一起进行梳理,并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准备。” 尽管在备课上花的精力多,但彭密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教研样态,“只有教师自身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才能与学生结成成长共同体”。
红岭实验小学这样的教研有另外一个名字“分享式教研”,这样的教研让教师以研究者的思维做课程,以创造者的角色设计教学,很快便拉高了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
有人说,红岭实验小学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臧秀霞并不否认,因为这所学校是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万科集团专门成立红岭教育基金会支持其改革探索。红岭教育集团校长张健希望红岭实验小学能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成长的理想教育。臧秀霞则默默自我加压,要敢于做全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但改革从来不是仅有资金和决心就能实现的。重要的是变革者笃定的教育目标和研究意识。早在10年前,臧秀霞就和深圳市理解力教育发展院院长刘伟等一起投身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行动研究,随后,鲁效孔、董龙龙等教师卷入其中,形成了一种变革的场域,这些是技术之外带不走的东西。
红岭实验小学教师团队早已形成了一个共识:真正的价值在于课程创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多种真实情境中遇到问题,展开深度探究并获得学科理解或跨学科理解。在臧秀霞看来,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收获的不只是学科知识,更多是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学校、老师的喜爱。
改革5年来,红岭实验小学早已做到了成绩与成长双提升,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也许答案就隐藏在红岭实验小学这种基于创造的探究式学习中。
那么,红岭实验小学还有困惑吗?“其实,困惑一直都在,必须与问题交朋友”。比如,臧秀霞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充分地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而非学科的角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