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会”进行时,院士、校长携这些议题报到!
时间 : 2022-04-12 11:36 来源 : 深圳市教育局
2024年11月28日
利用企业资源开发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报到现场不少新鲜的议题吸引着大家的关注,各路“大咖”现身,强大智慧阵容更是引人注目,这其中有不少来自教育界别、科学技术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关注什么议题吧!
深圳市政协特邀本市界别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智慧城市建设要强化“城市一盘棋”
作为智慧城市研究的专家,郭仁忠此次两会最关注的议题是疫情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他看来,“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呈现三个特点:第一非常专业;第二富有前瞻眼光;第三有非常具体、详细、有序的部署。
谈及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更上一层楼,他建议,要加强“城市一盘棋”的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让市、区各部门,甚至是市、区、街道、社区多层级、多部门更好地协调联动。
他指出,此次疫情给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既带来挑战,也提出了引导性的“需求”,促使政府、业界、学界重新思考过往城市治理中的设计方案、规划方案和建设方案。
“我们经常讲‘创新驱动发展’,现在还要讲‘需求引领’。实际上,疫情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需求引领’,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他对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充满信心,并指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望在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当中,再次发挥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的作用,助力社会城市治理以及社会经济的转型。
深圳市政协科学技术界别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俞大鹏: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将助力大湾区科技实力提升
俞大鹏表示,此次两会,他主要关注如何建设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尤其是科技引领创新、前沿科技研究要自主可控等相关议题。
目前,国家正在加强科技战略力量的建设,一是要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二是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者都是国家基础研究布局的重中之重。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国家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科技创新城市,进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布局。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在建设当中,“我们科技界别花费了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为中心的建设献计献策。”
他表示,深圳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光明科学城为支点,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为支撑,该中心建成后,将助力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实力、竞争力和引领能力的大幅提升。
深圳市政协教育界别委员,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与时俱进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深圳每年引进大批量人才,人才来了以后如何发挥作用?”在阮双琛看来,如何进行人才的考核尤为关键。
他指出,与时俱进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对一个城市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只把引进人才作为一个指标,也应该把引进人才以后发挥人才的作用、对经济社会或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工程技术人员,只要能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或者为经济社会、科技进步推动做出过创新成果、重大贡献,都应当纳入到优秀人才的评价体系中,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他们的作用。”
他表示,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既需要优秀科学家,也需要了解科技前沿、熟悉工程技术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未来要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应加快建立国际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深圳市政协教育界别委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鲁江:构建深圳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学校教育的有限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此次两会,鲁江最关注的议题是“双减”形势下,深圳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构建。
他建议,深圳可以基于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社会大课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有效解决“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节假日、双休日期间的教育问题。
深圳市政协教育界别委员,深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罗德超:加快深圳智能制造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
“深圳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从事制造、工艺及服务的复合型的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罗德超表示,和其他产业集聚区相比,深圳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量偏少,制造业数字化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要发展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问题急需解决。
为此,他提出若干建议,包括:鼓励职业院校优化调整开设数字化制造复合专业,扩大学制培养规模;建设智能制造学院,对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开展前瞻性研究;深化产教融合,院校企业共育数字化制造技能人才;鼓励职业院校“育训并举”,大力开展数字化制造技能人才培训。
内容来源:南方+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