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教育局主站 > 公众参与 > 业务知识库 > 服务学生 (家长) > 德育与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科学防控近视,“睛”彩人生从小呵护

时间 : 2025-06-16 12:02 来源 : 深圳市教育局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其中,儿童青少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据报道,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超过50%,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以及学业压力增大,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引发干眼症、斜视等并发症,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长远影响。因此,增强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已迫在眉睫!

  一、个人是守护视力的根本保障

  (一)增加日间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超过2小时的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科学用眼习惯:

  1.“三个20”原则:近距离用眼(看书、写字、看屏幕)20分钟后,抬头向20英尺(约6米),外远处眺望20秒以上。

  2.“一尺一拳一寸”:保持正确坐姿,读写时,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桌边一拳(约6~10厘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

  3.光线适宜:读写时,光线要充足均匀(最好同时打开房间顶灯和台灯),避免在昏暗或强光直射下用眼。台灯应放在写字手对侧。

  4.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在吃饭时看书,不要在摇晃的车厢内看书,不要在昏暗环境或者阳光直射下看书。

  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甜食、多吃蔬菜。

  二、家庭是守护视力的重要堡垒

  (一)以身作则,减少屏幕时间: 家长首先要做榜样,减少非必要电子设备使用。为孩子制定电子屏幕使用规则(如非学习目的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二)“目”浴阳光,保证户外活动:确保孩子每天白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建议每天至少2小时。课间十分钟、上下学路上步行、周末去公园或运动场都是接触自然光的优选。

  (三)营造良好视觉环境:书桌椅高度要与孩子身高匹配,合理规划室内照明。

  (四)保证充足睡眠: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五)定期专业检查,建立视力档案:从3岁起,每半年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动态监测视力变化,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警惕近视“信号”:发现孩子有眯眼看东西、频繁眨眼、揉眼、歪头、皱眉、抱怨眼睛酸胀、头痛、凑近看电视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学校是守护视力的主阵地

  (一)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减轻学生作业量的规定,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二)保障户外与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鼓励课间走出教室,远眺放松。尽可能多安排户外课程和活动。

  (三)优化视觉环境: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调整学生座位,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教学设备。

  (四)规范眼保健操,强化健康教育:每天监督指导规范做好眼保健操。将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健康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提升学生自主爱眼护眼意识。

  (五)加强视力监测与管理:配合医疗机构做好学生视力筛查工作,及时向家长反馈结果,并督促视力异常学生及时复查矫治。

  (六)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优先采用大屏幕投影。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教育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