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教育局主站 > 信息公开 > 专题活动 > 深教40年 > 40年 · 发展与创新

奋力谱写教育跨越发展绚丽篇章

时间 : 2022-08-08 09:05 来源 : 深圳特区报



2023年11月28日

特区报01.jpg

深圳大学校园


特区报02.jpg

龙岗又一所新建学校:同心实验学校


特区报03.jpg

深圳中学校园开放日


  40年,从边陲小县到一线城市,改革造就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

  40年,从满目荒芜到满园春色,创新推动了深圳教育的快速崛起。

  从1989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1998年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第一名;到2004年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再到2013年成为广东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一项项荣誉记录着深圳教育跨越成长的足迹。

  这40年,是深圳教育快速发展的40年,是深圳教育改革创新的40年,更是深圳教育卓有成效的40年。

  40年来,接力棒传了一任又一任,深圳教育始终坚持以优先发展为向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生幸福为主线,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谱写了一部探索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绚丽篇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站在教育现代化的新起点,全市教育系统将抓住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契机,努力构建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城市教育体系,奋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美好图景,以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以优先发展为向导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40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策始终如一。

  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始终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履行发展教育职责。

  教育优先,投入先行。

  40年来,伴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深圳的教育投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深圳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先后出台《关于优化深圳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意见》《关于落实市区财政教育投入责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意见》等系列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明确提出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近五年累计财政性教育投入2800亿元,年均增长20%,总量及增幅均居全省第一。2019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838.53亿元,其中基础教育投入561.65亿元,占比为66.98%。2016年提高全市统一的生均拨款标准、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正是深圳优先发展教育的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保障了深圳教育发展的大跨越。

  教育发展,规划引领。

  面对快速的社会变化,深圳直面各类教育发展实际问题,以规划凝聚人心,引领教育跨越发展。

  201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掷地有声地提出“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2016年,《深圳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获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近年来,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措施,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教育发展政策环境,形成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走出教育发展新路径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圳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途径,发扬先行先试精神,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育人模式等方面,鼓励开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率先、突破意义的教育改革与探索。

  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圳从零起步,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走出一条差别发展、重点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纵观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探索史,创造了高等教育版本的深圳速度。约10年一个周期,深圳高等教育有一个快速的发展:1983年,深圳大学设立;1993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2000年开始,引入清华、北大、哈工大建设大学城;2010年至今,先后设立8所本科层次以上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的新大学。

  作为一所应改革开放而生的大学,深圳大学始终以改革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使命,人事制度改革上,率先实行“预聘—长聘”去编制化管理制度。合作办学机构则实行社会化用人,与国际全面接轨。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田,从诞生之日起不断在招生改革、现代大学制度探索等方面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上,在全国率先出台针对高校管理的规章——《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南科大率先实行 “631”(高考成绩60%、能力测试30%、高中学业成绩10%)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和书院制培养模式等逐步在国内高水平大学推广。

  以改革创新求跨越发展,同样体现在深圳基础教育领域。面对基础教育学位压力大、提质任务重等难题,深圳创新教育督导方式,首创学位建设专项督导,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力度,以此强化各区建设义务教育学位的主体责任。各区(新区)围绕完成义务教育学位建设的刚性任务,把加快学位建设作为教育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开辟学校建设的绿色通道,跑出学位供给加速度。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方面,深圳同样有诸多先试先行之举。如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89个,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职业院校与华为、比亚迪、平安科技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把证书的标准和内容融入职业人才培养方案。

  而在师资制度的改革创新中,深圳在国内率先将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校,激活学校用人自主权,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长全部纳入职级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建构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科研专家等工作室培养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年度教师评选,建立“年度教师”工作室。目前,全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35名,特级教师326名,两项均居全省第一。

  以民生幸福为主线 提升市民教育获得感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深圳教育的发展命运,促使深圳教育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转型,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

  时光匆匆,岁月如歌。有一组数据,可以显示深圳教育40年的突飞猛进——深圳教育规模从6.5万人增加到220多万人,40年间增长了30多倍。可以说,没有一个城市的人口会像深圳一样迅速膨胀,40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入学难”问题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而这也是深圳教育现代化的非凡成就之一。

  与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生源下降、学校数量减少的趋势完全不同,深圳的中小学幼儿园招生人数连年增长,基础教育规模已经和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相当,其中幼儿园在园儿童达52.4万人,位列全国第二。

  面对就学压力逐年增加之势,深圳一直重视学位建设,破解学位紧张的难题。官方统计显示,一直以来,深圳学位供给持续攀升:“十二五”期间新建中小学学位12.6万个,是“十一五”时期的两倍;“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4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5万个以上。

  然而,学位的高供给满足的不仅仅是深圳户籍的学生,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外来务工者来到深圳投入城市建设当中,深圳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作为一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包容一直是深圳城市特质中最突出的特点。“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充满温情的城市宣言背后,也承载着教育的压力与担当。让来深建设者的孩子们在深圳共沐教育的阳光,共享教育的实惠,同样是深圳教育为之努力的方向。

  早在2005年,深圳就出台了“1+5”文件(《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较好地解决了非深户籍学生入学问题,保障了来深建设者子女受教育的权益。2010年,深圳市财政投入4.3亿元,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其中,投入2.72亿元,保障全市27万符合“1+5”文件的非深户籍学生就读。2017年,深圳又出台《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入学门槛进一步降低,规定非深户籍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具有使用功能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且在深圳居住满一年,连续参加社保满一年的适龄儿童即可申请小一学位。

  目前,我市基础教育规模超过北京、上海,接近广州。而入学门槛上,却是四个一线城市中最低的。目前,全市63%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不仅仅是义务教育学校,我市高中阶段学校的大门也一直面向非深户籍学生敞开。按照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所列户籍类型,只要符合条件,非深户籍的初三学生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并划线录取,入读相应的公办普高、民办普高和中职学校。目前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中,非深户籍学生比例已达40%。

  即使上不了公办学校,孩子在民办学校,同样也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深圳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并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出台民办学校学位补贴、教师长期从教津贴、优质规范民办学校奖励等扶持民办教育的三大政策,并于2017年将补贴标准进一步提升。如今,民办学校小学生每年最高学位补贴从5000元上涨至7000元、初中生每年最高补贴从6000元上涨至9000元。近三年,累计惠及学生211万人次,投入资金74.5亿元。

  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长效投入机制,将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约15%专项用于扶持民办中小学发展。2012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对民办中小学校投入累计超过80亿元。

  以内涵提升为核心

  学生成长交出时代答卷

  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升教育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深圳以质量立市、强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努力打造教育的“深圳质量”,努力办好市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深刻地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世纪之问,突出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创新的不足。而在深圳,教育战线勇敢地面对“钱学森之问”,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智慧,不遗余力地推动素质教育,在培育杰出人才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改革,提升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八大素养。此后,深圳市教育局陆续出台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体育、科技教育等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课程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着力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素养。并以此为抓手,全面开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深圳基础教育领域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自2015年开始,市教育局就创新性地推出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项目,共研发评选近2000项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主要集中在科技发明制作、社会公共问题、生命健康与成长、自然科学实验、动植物习性观测以及人文艺术六大方面。据记者了解,大规模举办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活动属国内首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促进自我发展、增强团队领导与合作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在深圳的校园里,艺术展演季、合唱节、美术节等各类艺术活动常年不断,孩子乐享其中,脱颖而出。每一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深圳的孩子都屡创佳绩。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动手能力出众、“综合能力强”已然成为深圳学子的一个共同特点。

  一直以来,深圳在教育综合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将教育高质量发展纳入打造经济社会“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整体规划。深圳作为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践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育人”的理念,形成以课程形态变革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深圳路径,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课改先锋学校,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效全省领先。

  今年7月,深圳市获批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这是深圳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与创新实力全国领先的又一彰显。面临未来智能社会的挑战,深圳教育将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集资源、教学、教研、评价、管理一体化智能化“教育云”。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阳光指数”测评报告,我市学校课程教学和学习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深圳学子综合素养的提升,与一代又一代深圳教育人坚定不移落实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与深圳教育部门和学校持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密不可分,彰显了深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表示,目前,深圳市教育局正致力编制《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行动方案(2020—2025年)》,系统制定今后一个时期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思路、目标与举措,明确深圳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深圳教育系统要抓住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契机,对标一流,谋划好深圳教育的顶层设计,全力当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尖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以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在更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局服务中创造深圳教育发展的新辉煌。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