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教育新闻 > 图片新闻

深圳努力绘就“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新画卷

时间 : 2020-10-14 10:32 来源 : 深圳市教育局

01.jpg

深圳中学新校区今年9月投入使用


02.jpg

深圳市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成立仪式


03.jpg

“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项目


04.jpg

南方科技大学毕业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教育完成了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跨越,谱写了探索教育现代化、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绚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秉持“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的理念,牢记特区使命,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五年来,深圳新改扩建180多所公办中小学、400多所幼儿园,新增25万个学位,基本保障了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基础教育形成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创新教育、智慧教育形成广泛影响;高起点新建5所高校,创下了高等教育版本的“深圳速度”;职业教育探索形成了深圳特色的“双元”育人模式,为国家乃至世界贡献了职教“深圳方案”。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深圳教育正在以高质量的发展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努力绘就“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美丽画卷。

  优质均衡

  市民教育幸福感不断增强

  有一组数据,可以显示深圳基础教育40年的突飞猛进——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全市仅有中小学250所,幼儿园90所,在校生6万余人,典型的边陲农业县的教育底子。截至2019年底,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各类学校2593所,在校生209.2万人。深圳始终坚持基础教育为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面对就学压力逐年增加之势,一直高度重视学位建设,破解学位紧张的难题。官方统计显示,一直以来,深圳学位供给持续攀升:“十二五”期间新建中小学学位12.6万个,是“十一五”时期的两倍;“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4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5万个以上。2019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838.53亿元,其中基础教育投入561.65亿元,占比为66.98%。2020-2025年还计划新增中小学学位74万个。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表示,去年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并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对未来一段时间深圳教育发展的重要部署和谋划,对解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年年末,深圳出台《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将高中建设纳入民生重大工程,强力推进。根据《方案》,深圳将分阶段建设公办普通高中学校,6年将共计新增公办普高学位近10万个。2020年全市新增6所普高学校,为市民进一步提供了多样化特色化高中学位选择。

  近年来,全市新学校无不以高标准建设,不仅能满足一般教学需求,还对标未来,从科学、信息、生物、美学等角度,为学生们打造出一座座立体的现代化校园。目前,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全市公办中小学实现生均拨款标准、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统一,且标准居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还较好地解决了非深户籍学生入学问题,保障了来深建设者子女受教育的权益。早在2005年,深圳就制定了全国门槛最低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18年1月出台《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入学政策进一步宽松。目前,全市63%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深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不仅仅是义务教育学校,我市高中阶段学校的大门也一直面向非深户籍学生敞开。按照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所列户籍类型,只要符合条件,非深户籍的初三学生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并划线录取,入读相应的公办普高、民办普高和中职学校。目前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中,非深户籍学生比例已达40%。

  即使上不了公办学校,孩子在民办学校,同样也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2012年开始,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学位补贴、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奖励资助优质民办学校三项公共普惠政策。近三年,累计惠及学生211万人次,投入资金74.5亿元。深圳民办教育成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为市民子女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

  普惠发展

  公办园建设步入快车道

  深圳建市之初,全市仅90所幼儿园,在园幼儿4587人。走过40年,深圳学前教育规模迅猛发展,如今在园儿童已达54.5万人,在园儿童人数位列全国第二。目前,我市建成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规范、收费合理、面向大众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超1400所,占比超7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调整办园结构、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质量成为当前和未来几年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深圳以调整优化办园结构为重点任务,以创新发展公办园、优化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要举措,努力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深圳公办幼儿园建设步入快车道,公办园占比迅速增加。深圳各区通过新建幼儿园、回收政府产权幼儿园、依法依规清理回收回购政府和其他国有资产幼儿园、租赁改造闲置物业、鼓励村集体或者国有企业产权的民办园转型等多种举措举办公办园,提高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

  近两年来,深圳学前教育不断加大投入筹码,公共投入大幅度增长,全市财政公共预算学前教育投入从2018年初的20.79亿元,增长至2020年初的72.1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6.28%。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提高公办幼儿园、普惠园比例,到2020年,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原则上至少有1-2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

  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善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学前教育寄予的重要期望,是深圳年轻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深圳市通过创建优质特色示范园、启动学前教育高素质人才“苗圃工程”、优质园办分园、百园扶百园等多项措施,推进学前教育质量品牌建设。在优质特色示范园建设方面,深圳全市已推出100所在综合管理、课程实践和保育保健等方面各有专长的优质特色示范园。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一个与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深圳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与督导评估,强力推进幼儿园规范管理,目前全市规范化幼儿园比率达到98%。现有市一级幼儿园达745所,省一级达134所,省级园数量全省最多。

  创新模式

  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全国标杆

  2019年12月,深圳成功承办全国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受到各省各地同行和国务院、教育部有关领导高度评价。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圳模式”闻名全国,成为闪亮的职教品牌。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精耕细作”,与特区经济同步成长的职业教育,为城市培养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市有职业院校31所,其中,中职学校17所,技工院校11所,高职院校3所。2019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拟建单位。深圳现有5所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4所。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98%以上。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产业现代化”,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深圳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分别为1.9万元和1.7万元,居国内前列。实施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工资补贴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券试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人200元至6000元不等的补贴,年均补贴培训约13万人次。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转型,深圳也有诸多先行探索。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等问题,我市职业院校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89个。联合行业企业建立8个以专业为支撑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其中3个入选广东省示范职教集团建设项目,带动全市上千家知名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

  目前,我市多所职业院校与华为、比亚迪、平安科技、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实施“六个共同”,即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去”,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

  直追奋起

  高等教育取得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深圳高等教育从零起步,从1983年创建深圳大学,到2000年引进一流名校进驻深圳办研究生教育,再到近年来积极推进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共建深圳校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从未放弃探索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高教意见》),确定了我市下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为我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

  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十二五”以来,高等教育交出一张亮眼的“增量”成绩单: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创造出了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深圳速度”。如今已开办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11.32万人。

  深圳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强力攀升。深大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国际专利申请居全球教育机构第3位。南科大办学仅6年,即获批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创下国内高校创建历史最短纪录。我市高校牵头建设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现有全职两院院士33人,已成为前沿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全市高层次人才最集中领域。今年高考录取结果再传喜讯,我市主要高校录取分数居全省前列,市内所有本科高校录取线均大幅超优先投档线,高优办学质量和育人环境广受学生欢迎。

  对于深圳而言,知名高校的不断增加、规模扩大,不仅仅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高校还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深圳的高校建设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专业设置基本涵盖了深圳的重点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持的领域,着力培养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高端人才。政产学研联动发展,各高校积极与深圳各企事业单位和各区政府合建研究机构或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随着深圳高等教育取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趋凸显,将为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增添新的力量。

  陈秋明表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我们更为在意和追求的是,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将高等教育打造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名片,为深圳扛起科技体制创新的旗帜,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文化引领。

  人才强教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深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深圳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深圳不断创新面向应届生招聘教师办法,通过扩大学校招聘自主权、完善招聘方式、扩大招聘范围等,中小学优秀人才引进加速,由过去的“零星式”转向“成批次”引进,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

  2017年以来,我市招聘的9968名毕业生中,研究生学历的有6610人,占比66.3%;从部属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共4892人,占比49.1%,同时,加大从非师范院校引进毕业生力度,从“双一流”A类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2101人,占比21.1%。其中,清华北大毕业生显著增多,从2017年的6人提升到2020年的245人,占比达8.5%。目前,全市教职工共20.72万人,其中中学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比例达32%,全省最高。全市专任高校教师博士比例达58%,居全国前列。高校拥有36位全职院士,已成为全市高层次人才最集中领域。

  加强教育领军人才的培养,形成人才的引领效应和示范效应,激励广大教师奋发有为,一直是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深圳市教育局孜孜不倦的追求。深圳教师队伍整体年轻,青年教师居多,市教育局一直致力于创造更好条件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拓宽教师专业成长通道,为青年教师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深圳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教师海培计划”,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举措。分批派出校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海外培训,是国内最早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海外培训项目。17年来,深圳已先后派出51批次共1420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赴英美德等发达国家参加海外培训,“海培计划”已成为深圳教育的闪亮品牌。

  近年来,深圳一直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升队伍素质,每年仅中小学教师队伍培训投入经费就超过2亿元。深圳从2015年开始改革中小学职称制度,放开了中级职称比例限制,将副高级职称下放学校评审,还从省里承接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权。目前,全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35名,特级教师326名,两项均居全省第一。

  市教育局一直努力创造良好条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不断成长为最好的教师,努力提升教师荣誉感幸福感。深圳紧密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在牢固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探索教师管理新机制、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等主要方面,主动回应社会、学校和广大教师对教育部门的新期待,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打造先行示范区的教育标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