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教育新闻 > 图片新闻

言传“深”教!深圳教育不断先行先试 产教研融合与特区经济共发展

时间 : 2020-08-26 10:50 来源 : 晶报

晶报.jpg

一批又一批学子在深圳圆梦。(南方科技大学供图)


晶报02.jpg

学生充满活力。(福田区荔园小学供图)



  日前,广东2020年高考各批次投档录取情况正陆续出炉,深圳高校的热度可谓是只增不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连续3年成为本科理科投档线最高分的广东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5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提前批录取分最高的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的录取新生生源质量延续往年的上升趋势。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屡登国际国内权威大学榜单,综合排名迅速攀升。深圳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也是发展迅速、魅力凸显;大学城及终身学习网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细数过去40年,教育与特区经济产业共成长,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不少创新举措更是提供了“深圳范本”。

  8年获批8所高校!

  将打造成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改革开放及经济特区的建立等一系列“红利”,为深圳经济注入活力,更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热土”。特区建立的第3年,1983年1月,特区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正式筹办,8个月后迎来216名首批本科学生,诠释了“深圳速度”。

  随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1992年,一所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运而生;2002年,由原深圳市工业学校、深圳市财经学校与深圳教育学院合并重组成立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带着“信息特色”,加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南方科技大学获批正式筹建,携创新“基因”而来;2018年,深圳技术大学获批成立,开创了深圳市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深圳不仅高标准建设本土高校,还高质量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国内顶尖名校和境外知名高校来深合作办学,于2000年起尝试与名校打造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被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誉为全国大学城建设的成功范例的深圳大学城。8年获批8所高校,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目前,全市现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约11.32万人,专任教师6999人,且办学水平不断攀升。

  同时,深圳正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起点、高标准筹建深圳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高校,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力争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达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建成2-3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职业院校,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计划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产业出题高校破题!

  创新培养方案促政产学研联动发展

  持续增量,更注重提质,深圳高校可谓是建一所优一所。其中,南科大建校6年即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创造了内地高校最快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历史,其与深大在泰晤士2020年世界年轻大学排名中,分别居内地高校第1、2名。深职院、深圳信息学院双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深圳高校的吸引力日益提升。

  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不断催生出“产学研”新成果,使产业与教学持续迸发活力?积极面向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圳发展定位、产业技术需求、学生所需,动态设置学科专业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学院,促进“政产学研”联动发展,是深圳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创新融合发展的众多“法宝”之一。

  如深圳“十大行动”计划中,深圳高校牵头建设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基础研究机构、9个诺贝尔奖实验室。深职院近年来围绕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布局40个专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23个专业,于2006年起与华为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华为合作授权培训中心等,以“课证融通”助学生成长为“IT高手”、多次夺得华为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大赛全球总冠军。哈工大(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前不久奠基,研究方向涵盖网络空间安全等前沿领域,此前,该校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深圳市重点实验室还联合相关机构,聚焦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等重大技术需求,致力开发水污染治理新工艺。此外,深圳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南科大“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为全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可参考、可推广的深圳智慧。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增学位提质量并建构终身学习网络

  数据显示,特区建立之初,全市仅有中小学250所,幼儿园90所,在校生6万余人。截至2019年底,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各类学校2593所,在校生209.2万人,发展的迅猛不言而喻。

  近5年,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投入2800亿元,年均增长20%,总量及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新改扩建180多所公办中小学、400多所幼儿园,新增35万个学位,基本保障了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为促进教育先行示范,深圳于2019年发布相关文件指出,计划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0所普高,2023年至2025年新建19所以上普高,6年全市将共新增普高学位9.7万个以上。此外,深圳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启动民办学校和“原村小”促优提升工程、探索集团化联盟式办学,促进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早在2005年制定了全国门槛最低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保障了众多来深建设者子女受教育的权益等,是落实“幼有善育,学有善教”的一个个缩影。

  毕业后就不再学习?在深圳,答案是否定的。深圳早在1994年就立法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条例》,开启了国内成人教育地方立法之先河;如今,“时时能学,处处能学,人人可学”的终身学习网络基本形成,并不断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

  传播教育“圳”能量!

  人才集聚培育特区新一代青少年

  深圳教育的发展引众多人才扎根,“智库”已悄然形成。目前,全市教职工共20.72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的中学教师达32%,全省最高;专任高校教师博士达66%,居全国前列;高校全职两院院士超30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超500人。“教师海培计划”17年来已先后派出51批次共1420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参加海外培训;在全国首创的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评选活动6年来为一批批教师提供成长平台等,为教师的成长不断补给“能量”,使“智库”扩容体质。

  而回归教育的主体,仍是学生。这群高素质创新型的深圳教师便有了共同的目标——在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育特区新一代青少年。学生提案被带到全国“两会”等故事在深圳层见叠出。如何让创新的成果惠及更多学生?深圳教育人不断“授之以渔”,传播教育“圳”能量,近年来有针对性地构建市、区、校三级协同联动,资金投入、人才交流、物力支撑和智力扶持四位一体的教育帮扶保障体系,助力13个省(区)的19个市(州、县)提升了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育人质量。

  特区建立40载,教育风雨同行。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提出,深圳教育系统要抓住“双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对标一流,进一步谋划好深圳教育的顶层设计,全力当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尖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以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在更好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局服务中创造深圳教育发展的新辉煌。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