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口腔(三)
发布时间:2021-04-14 10:56:57 来源:深圳市教育局
2.牙周疾病
2.1牙周病流行及定义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大多数人口中广泛流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35-44岁和65-74岁人群的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是57.7%、77.3%和68%;35-44岁和65-74岁人群的牙周袋检出率分别为40.9%和52.2%。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这些组织在机体内外因素影响下可以发生改变,导致牙龈炎症、增生或萎缩;牙周膜充血、水肿、溶解或退变;牙槽骨破坏性吸收和牙骨质沉积受阻;甚至牙齿松动、病理性移位、脱落等。牙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是发生牙周病的主要始动因素,而先天、后天及环境因素的作用则促进了疾病的易感性。牙周感染能够成立,有细菌、宿主、环境三方面条件决定。影响动态平衡的一些局部促进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局部解剖因素、不良习惯和不良修复体等,可增加细菌的堆积和侵袭力;一些全身促进因素,如内分泌失调、吸烟、精神压力、免疫缺陷、遗传因素等可降低宿主的防御力和修复力,或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破坏作用。牙周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症状明显时,往往已进入晚期,有的甚至不能治疗而拔除。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2.2牙周病的病因
细菌和菌斑是牙周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除菌斑微生物外,还有一些局部因素例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习惯、不良修复体、错合畸形,对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全身影响因素包括: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血液疾病、营养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等。
牙周病后天与环境的危险因素包括:
(1)口腔卫生不良
(2)年龄
(3)药物治疗,如苯妥英钠和非类固醇抗炎药
(4)吸烟
(5)获得性免疫缺损
(6)获得性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
(7)情绪紧张
(8)营养缺乏
2.3牙周疾病的危害
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骨质、牙槽骨、牙龈、牙周膜)的各种疾病。当出现牙周炎时牙齿就会松动,咀嚼食物的作用下降,势必加重胃肠的负担。而牙龈肿胀、溢脓,还可能造成感染,引起诸如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牙周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牙齿丧失。牙周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早发现早治理。
2.4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致病的始动因子及促进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在定期作口腔保健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日常自我菌斑控制是预防牙周病发生和控制其发展的最有效方法。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一级预防旨在减少人群中牙周病新病例的发生,主要是对大众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
(2)二级预防旨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对局限于牙龈的病变,及时采取专业性洁治,去除菌斑和牙石。采用X线检查法定期追踪观察牙槽骨情况,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如洁治、根面平整或手术治疗等。去除促进牙周病发展的刺激因素,如去除不良修复体、治疗食物嵌塞、充填邻面龋损等。
(3)三级预防旨在用各种药物和牙周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病损,防止功能障碍,以义齿修复失牙,重建功能,并通过随访、精神疗法和口腔健康的维护,维持其疗效,预防复发。同时,还应治疗相关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营养缺乏症,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力。
2.5牙周病治疗
牙周疾病的治疗通常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医生与患者的密切配合,毎一步治疗后都需要细心的维持与评估,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洁牙
洁牙俗称“洗牙”,是用器械除去牙冠上附着的牙石与菌斑,使牙龈炎症消退,恢复牙龈健康。洗牙可釆用手动洁牙或超声波洁牙,目前医院内多采用超声波洁牙,这种方法可提高治疗速度并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
洗牙过程中会有少量出血,可能会有少许不适,洗牙后短时间内牙齿遇冷热可能也会有不适,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另外,有些人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这并不足由于洗牙造成的。事实上,这些牙缝被附着在牙齿上的牙石和牙菌斑掩盖了。洗牙后不仅去除了这些有害的牙石和菌斑,这些牙缝还时刻提醒你要格外注意维护。
(2)刮治
刮治是牙周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治疗对医生技术的研究较高,而且费用也较高,因而不被大多数人了解和接受。因医生不能看到某些牙石,只能凭手的感觉,所以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成全部牙齿的刮治。对于中、重度牙周炎,刮治是十分必要的。
(3)手术治疗
对于牙周组织破坏较重的牙齿,单纯刮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手术治疗。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牙龈,在肉眼直视下彻底清除牙根表面的牙石及牙龈深层的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以植入人工骨或放置生物膜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通常能到达彻底的治疗目的。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用药、静脉用药、牙周局部用药、含化药物、牙周冲洗和漱口药物的使用等。
(5)其他辅助治疗
其他辅助治疗包括松牙固定、去除不良修复体、调整咬合关系等措施。
3.口臭
口臭是指口腔中的异味。当一个人有口腔异味时,往往自己感觉不到,而是在与人交谈时,由于口腔中发出的怪味,对社交活动带来不便,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
3.1口臭常见于哪些疾病呢?
口臭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身体健康、经常注意口腔卫生的人,很少有口臭。口臭一般分为局部性口臭和全身性口臭二种。
局部性口臭主要是指对口腔卫生不良,早晚不刷牙、不漱口、牙垢和食物残渣发酵腐败后,可引起口臭。有的人喜欢吃一些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如:葱、蒜、羊肉等,也可使口内有异味感。长期吸烟、喝酒的人,张开口变散发出烟酒的臭味。
口臭也多见一些口腔疾病。如牙齿患龋病,可使食物残渣稽留于牙洞内,经腐败、发酵后产生臭味。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会因打嗝、反酸等原因而引起口臭。
3.2怎样防治口臭?
对于口臭,只要找到原因,多数病人经过治疗都可以清除口臭。对因使用有刺激性的食物而产生的口臭,禁食后1-2天会自然消失,当时可用茶叶枣细嚼5分钟左右,以减轻口臭。由于口腔不洁引起的腐败性口臭,只要讲究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勤漱口,改善口腔卫生条件,就可以减轻口臭。由口腔疾病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的口臭,应及时对症治疗,以清除口臭。